时间:2016-4-27 10:51:07 来源: 作者: 责任编辑:
脸朝黄土背朝天,辛劳耕作年复年,是千百年来中国农民的传统形象,如今,经营耕地超千亩,年收入百万元的新生代农民的出现改变了人们对传统农业的印象,今天我们介绍的是桂平市石龙镇新村村新型高级农民杨伟。
谷雨时节,万物生长。桂平市石龙镇新村村,辽阔的田野一片青绿,栽下半个多月的水稻长势喜人,正在田间检查水稻生长情况的年轻人就是荣获2015桂平市新型高级农民称号的杨伟。
今年不到30岁的杨伟是一名典型的80后青年,2011年大学毕业后放弃城市的工作,回到家乡创业,决心在农业规模化经营中闯出成功之路,重拾父辈辉煌。石龙新村村耕地充足,是桂平市粮食主产区之一,上世纪八十年代传统农业中出现年售粮十万公斤的售粮大户,曾获全国劳动模范的杨伯安就是杨伟的爷爷。大学毕业回乡后的杨伟利用掌握的现代经营理论承包700多亩耕地种植水稻,并成立了水稻种植合作社,实行机械化耕作,提高了农业种植效益。
2012年杨伟利用国家实施农业土地流转、“小块拼大块”耕地奖补政策的出台,完善农业开发经营体系,成立了桂平市石龙镇新村永和农机专业合作社,社员将土地、农机具入股,经过扩股增资,永和农业专业合作社的耕地、收割、插秧等农机具由30多台(套)增加到近二百台(套)。其中大型农机具50多台(套),资产总额超过200万元。合作社承包土地2000多亩,订单种植面积8000多亩,社员入股资金130多万元,合作社管辖育秧工厂、稻谷烘干厂、永和米业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实行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为社员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实现从播种育秧、种植、植保管理、水稻收割、烘干到加工、销售一体化的产业化经营模式。
石龙镇新村永和农机合作社 董事长 杨伟:我通过两种方式,一个是农民入股,第二流转更多土地回来,实行以小并大,从田地方面把土地并大块,让现代农机设备为农民、为合作社增加更多的效益。从我们永和合作社开始,在农业生产上全程机械化,在这个影响带动下,我们周边很多农户都自动到合作社来接受农机插秧培训、宣传推广、种植管理、烘干等,周边农户都接受和满意烘干的服务和增产增收的帮助。
规模化经营带来了丰厚的回报,杨伟说他的永和农机合作社承包的2000多亩水田种植水稻,每亩年纯收入800元左右,一年下来,仅水稻种植就获利150多万元。加上耕种、收割、烘干等农机服务收入,合作社年利润达500多万元。杨伟的农业产业化经营在石龙镇新村走上了成功之路,赢得群众的信任。2014年杨伟当选为石龙镇新村村支部书记,永和农机合作社被定为国家农业机械化示范基地,杨伟也获得2015年桂平市新型高级农民称号,成为大学生创业标兵。(潘日钦 李林峻)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桂平广电网
时间:2016-4-27 10:51:07,点击:0
上一篇:我市举办第二届农民工技能大赛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