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6-8-31 11:42:51 来源: 作者: 责任编辑:
8月30日上午,桂平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桂平城区隆重开幕。来自全市各阶层、各战线的人大代表肩负着200万桂平人民的重托,济济一堂,共商桂平市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大计。
会议应到代表449人,实到代表433人,符合法定人数。大会主席团执行主席钟畅姿、陈锦秀、李健龙、杨大东、杨永新、陈雪峰、李进清、王锦芳在大会主席台前排就座;市领导吴燕、欧阳清明、蒙家坤、陈淑君、方德贵、周杰明在主席台就座;贵港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肖孟到会指导,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祝贺。上午8:30分,大会执行主席钟畅姿宣布会议开幕。
贵港市委副书记、桂平市委书记钟畅姿:现在我宣布,桂平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开幕。
大会主要听取和审议桂平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市第十五届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市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表决大会选举办法草案;表决关于设立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两个专门委员会的决定草案等六项议程。在热烈的掌声中,市长陈锦秀作桂平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桂平市人民政府市长 陈锦秀: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报告共分三大部分,一、过去五年工作回顾。二、今后五年的工作,三、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陈锦秀说,过去的五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宏观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市人民政府紧密依靠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牢牢把握经济社会发展主动权,及时调整发展思路,主动适应新常态,开拓进取,真抓实干,较好地完成了“十二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谱写了富民强市新篇章,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
五年来,我市着力推进经济建设,综合实力大幅提升。2015年与2010年相比,地区生产总值由162.2亿元增加到295.5亿元,年均增长8.1%;财政收入由8.6亿元增加到14.7亿元,年均增长9.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由115.6亿元增加到217.4亿元,年均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62.8亿元增加到103.1亿元,年均增长12.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4857元增加到24164元,年均增长10.1%;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由4935元增加到9635元,年均增长14.3%。着力推进项目建设,发展后劲明显增强。“十二五”时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834亿元,是“十一五”时期的2.6倍。开工建设投资亿元以上重大项目106个,特别是静态投资357亿元的大藤峡工程建设推进顺利。南宁至广州高速铁路、桂平至来宾和梧州至贵港高速公路桂平段全线通车,桂平西江航运枢纽二线船闸投入使用,桂平互联互通的区位优势实现历史性突破,桂平进入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和现代化港口全面发展的新时代,进一步奠定了珠江—西江经济带重要枢纽城市的地位。着力推进工业发展,工业强市成效显著。五年来,全市新建和更新改造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工业项目25个,完成投资12.8亿元,全市形成了机械制造、建筑陶瓷、生物化工与制药、服装针织、农产品加工等特色优势产业。五年来,累计投入8.5亿元建设工业园区基础设施,促进产城互动融合发展;招商引资工作成效显著,“十二五”时期,全市成功引进项目182个,合同投资总额840亿元,其中投资亿元以上的项目91个。全方位加强企业的服务,解决企业报批难、融资难、用地难和招工难等问题,市财政累计投入担保基金8000万元,累计为163家企业担保贷款48.4亿元。着力推进城镇建设,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市区建成区面积由18.9平方公里扩大到3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由18.3万增加到35万,城镇化率由35.7%提高到44.2%。城乡道路建设取得新突破,城乡综合治理不断增强,桂平荣获自治区第九届城市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南珠杯”竞赛特等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迈上新台阶,农村生产生活环境不断改善。木乐镇荣获“中国运动休闲服装名镇”称号,西山镇前进村、中沙镇上国村和南乡村分别荣获“全国生态文明村”、 “广西特色旅游名村”等称号。着力推进“三农”工作,现代农业加快发展。桂平连续四次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称号、连续五次荣获“全国生猪调出大县”称号。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优质稻、茶叶、淮山、中药材、黄沙鳖等特色优势农业稳步发展,扎实推进3个现代农业产业核心示范区建设。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512家、家庭农场达到393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38家。森林覆盖率达到47.8%。累计投入12.3亿元进行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高标准基本农田土地整治、农业综合开发、新增粮食产能规划、石漠化治理等项目建设,农村综合改革稳步实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基层水利服务体系改革和小型水利工程管理。着力做大旅游产业,引领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把旅游产业列为战略性支柱产业,大力创建广西特色旅游名县。旅游体制机制改革稳步推进,西山风景区被评为广西十佳景区,龙潭国家森林公园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区、广西生态旅游示范区,西山浴佛节被评为“广西十大旅游节庆品牌”,2015年全市旅游业收入73.6亿元,是2010年的8.7倍,大力开展电子商务进农村工作,发展新产业、创造新业态。着力加快发展社会事业,人民福祉显著提高。五年来,全市民生支出178.4亿元,占公共财政支出的81.4%。社会管理迈上新台阶,社会保障得到新加强,社会事业得到新发展,着力推进全面改革,行政效能明显提高。坚持推进法治政府、服务型政府建设,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提案办结率均达100%。政务服务、政务公开和政府信息公开成效显著,严肃查处各类违纪违法案件,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不断健全。
陈锦秀指出,在五年的发展实践中,桂平市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很多困难和问题,后发展、欠发达的基本市情还没有根本改变,经济总量不大、人均水平低;产业发展缓慢,工业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城市的集聚力和辐射力不强,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旅游资源优势还没有转化为发展优势;经济内生力不足,科技创新能力较弱,体制机制不活;社会发展欠账多,公共服务水平较低,群众“上学难”、“就医难”、“就业难”等问题仍然突出,脱贫攻坚任务艰巨;政府行政效能有待提高,部分干部队伍中存在有共识、难落实现象等等,在今后的工作中着力加以解决。今后五年,是我市实施“十三五”规划、打赢经济翻身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时期。
陈锦秀说:根据中国共产党桂平市第十四次代表大会精神,今后五年市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统领,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以建设珠江—西江经济带重要枢纽城市为目标,重点实施工业驱动、城区带动、旅游拉动、农业联动和民生推动“五大发展战略”,大力开展项目组团突破行动、用地保障突破行动、融资拓展突破行动、交通提升突破行动、收入倍增突破行动、作风转变突破行动“六大突破行动”,坚决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宜游新桂平,争当贵港发展排头兵,努力开创桂平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全面实现“十三五”规划目标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桂平广电网
时间:2016-8-31 11:42:51,点击:0
上一篇:市领导参加分组审议“一府两院”及人大工作报告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