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1-8 11:33:25 来源: 作者: 责任编辑:
日前,从《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八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通知》中了解到,我市的“桂平西山茶制作技艺”“桂平洗石庵素菜制作技艺”2个项目,分别入选第八批自治区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至此,我市已有7个“非遗”项目,成为自治区级“非遗”代表性保护项目。包括桂平杖头木偶戏、桂平紫荆瑶族婚礼八音、桂平西山佛教音乐、桂平罗秀米粉制作技艺、桂平石龙壮族春牛舞,以及刚获批的桂平西山茶制作技艺和桂平洗石庵素菜制作技艺等。
近年来,特别是我市成功创建广西特色旅游名县以来,我市不断重视与加强“非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工作,建设了桂平杖头木偶戏、桂平西山佛教音乐、桂平罗秀米粉制作技艺等展示所,为市民和游客参观了解我市“非遗”文化、传习“非遗”技艺,提供了传承和保护场所。
桂平西山茶又名棋磐茶、棋磐仙茗,最早期的是桂平西山洗石庵种植制作的绿茶,素有“山有好景,茶有佳味”之说。该茶条索紧细匀称,苗峰显露,色泽青黛,汤液碧绿,独具风味,被公认为绿茶中的上乘佳品。在《中国名茶志》广西篇中有陈爱新写的《桂平西山茶志稿》。
据县志记载,桂平西山茶自唐代(618年~907年)高僧开始种植,有一千多年的历史。随着西山佛教文化的兴盛,西山茶作为僧人日常必须的馈赠礼品,在粤、湘、桂、港、澳、台等地广为流传,享有盛誉。到了清(1636—1912年)多次被誉为全国名茶,选为贡品,自此西山茶进入了鼎盛时期。1970年代,西山洗石庵住持释宽能法师(龙姑)曾三次把西山茶敬寄给过毛主席,得到中共中央办公厅的回信称赞和表扬。
2010年5月24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西山茶”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桂平洗石庵素菜,原为西山洗石庵庵尼日常食用的菜品,历史悠久,制作技艺独特,选料讲究,制作精细,素菜素炒,原汁原味,色香味美,早已远播国内外,特别是粤、港、澳、台等地区。
按洗石庵素菜制作技艺制作出来的菜品有十多种,但主要食材原料是米、面、豆、瓜、蔬菜、蘑菇、木耳、水果等。比如:如意吉祥(鱼)、锦上添花(叉烧)、凤凰展翅(鸡)、洗石香肠、千层百页等菜品都是斋馆的名菜。以如意吉祥(鱼)为例,“鱼”以观之,令人困惑不已;实乃芋头所做,“鱼皮、鱼肉”为芋头炸煎,“鱼脏”为花生、香菇、白果、粉丝之类,喷香扑鼻,酥脆并存,美味可口。这道菜名,寓意独特,形可乱真;而锦上添花(叉烧),则用麦粉加工成麦筋制成;凤凰展翅(鸡),惟妙惟肖,可以假乱真,“肉”色金黄,味美清香。食之,香、甜、脆皆具。其实,“鸡” 为面粉炸香蕉,配花生、莲藕和香菇等食材做成;“洗石香肠”,酥软香脆,妙不可言。这“香肠”用的是胡萝卜、菠萝、梨子、香蕉等果蔬类细切和雕琢而成;那“千层百页”,底盘白果、二层腐竹、三层木耳、四层香菇;还有“玉洁福圆”、“灯影玫瑰”、“不可思议”、“雪莲银浪”等菜品,制作精良,各具特色。
该素菜大体分三个风格,各有特点、特色。即:民间素菜,用料简单;宫庭素菜,制作精细;寺庙素菜,守正创新。在遵循禅食传统的同时,洗石庵素菜与时俱进,倡导科学消费、绿色消费及文化消费,融合了民间素菜的天然、宫庭素菜的精细、寺庙素菜的纯正,加上清静优雅、宽敞舒适的独特环境,形成独具诗情、画意、禅味、时尚的健康、科学的素食文化。
目前,桂平洗石庵素菜制作技艺,在现任住持释宏渡法师的带领下,加强保护和传承,吸收年轻学徒传习学习,传技授艺,保护和传承得到进一步发扬光大,为促进我市文化和旅游有机融合作出了积极的贡献。(杨均巨 梁远辉)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桂平广电网
时间:2021-1-8 11:33:25,点击:0
上一篇:黄锦锋到我市马骊山发射台站走访慰问值班人员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