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湾镇:撂荒土地“换装记”

微信图片_20230320094035.jpg

近日,为推动解决土地撂荒问题,守牢耕地红线,大湾镇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扎实推动撂荒土地的恢复与利用,经过多方努力,撂荒地治理工作多面开花、成绩显然,撂荒地逐渐被“唤醒”,帮助农户增收,也为乡村振兴增添了新的活力。

撂荒地变为“致富田”

为解决当前大部分青壮年外出务工求学,劳动力普遍老龄化,导致较多土地无人耕种,出现耕地撂荒的问题。大湾镇镇村干部通过主动入户动员群众进行自主复耕,针对劳动力弱化或村民不愿耕作的问题,向他们推出“村民+村集体”形式的复耕模式,即村民将土地出租或是以托管托收的形式,让村集体请人耕作,以此高效推进撂荒地盘活、复垦、复种工作。其中,大湾镇里各村通过此种模式成功租用撂荒地153亩,聘请本村12名脱贫户对其进行优质水稻种植和后期管护。这不仅“唤醒了”沉睡的土地资源,守住了耕地红线,还给村集体和村民带来了经济效益,实现村民家门口就近就业。

撂荒地种下“甜蜜种”

为积极提高土壤含水量不高的撂荒地利用率,大湾镇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将撂荒地治理与甘蔗种植有机结合,动员群众流转土地给村集体,将原本个人分散、小快的土地连片,集中种植甘蔗,在撂荒地上种下“甜蜜种”,为村集体和村民增收。其中,大湾镇耀团村、下山村共成功租用撂荒地累计437亩种植甘蔗,并聘请32名脱贫户或低收入人群对撂荒地进行土地平整、种植等工作。

大湾镇安担村、新安村稻虾综合种养项目对撂荒地进行耙田起垄。

撂荒地共养“稻与虾”

因近几年水稻收成下降,降低了农民耕作积极性,农田撂荒,低洼地成了杂草丛生的沼泽地,产业发展也陷入“泥潭”。为让“沉睡”的撂荒土地重新“活”起来,大湾镇通过以“土地流转+撂荒地整治”为抓手,引进稻虾企业,发展稻虾综合种养项目。这不仅解决了村里土地撂荒复耕的问题,还通过土地流转、带动村民就业等方式拓宽村集体经济和群众增收渠道,实现收入多元化。其中,安担村、新安村稻虾综合种养项目已投资832万元,通过开发1436亩撂荒地进行稻虾种养,近期已对撂荒地进行耙田耕种和投放虾苗。

下一步,大湾镇将持续吹响盘活撂荒地的“集结号”,当好撂荒地整治工作“排头兵”。并在强化撂荒地整治的基础上,因村施策、因地施策,聚焦农业产业发展,加大复耕复种力度,确保撂荒地整治到位、第一产业种养到位,切实筑牢粮食安全防线。(莫锐强 何枝锦)



视听

桂平电台直播间>>进入直播间
工作日10:00~12:00在桂平融媒抖音号、桂平融媒直播间视频直播